荧光颜料色牢度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颜料自身来讲,部分荧光颜料的化学结构稳定性欠佳,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分子容易发生变化,致使颜色改变,色牢度降低。其次,在使用过程中,颜料与应用介质的相容性差,导致颜料在介质中分散不均、团聚,使得颜料与介质的结合力弱,容易脱落。 2、应用工艺不当也是重要因素。比如,施工时温度过高或过低、干燥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颜料在基质中的嵌入与附着;涂层厚度不均匀或过厚、过薄,都会使颜料的固定效果变差。 3、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长期暴露在光照下,特别是紫外线的辐射,会使荧光颜料分子的化学键断裂,造成褪色;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变化,也会加速颜料分子的老化和变质,降低色牢度。WV系列荧光颜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河南荧光粉
荧光颜料在塑料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方面: 1、玩具制造 儿童玩具:如塑料积木、玩偶、玩具车等。使用荧光颜料可以使玩具在普通光照下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在暗处或特定光照条件下发出荧光,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包装材料 食品包装:部分食品包装,如糖果包装纸、饮料瓶等,使用荧光颜料进行印刷或着色,能使产品在货架上更加醒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3、家居用品 塑料家具:如儿童桌椅、塑料收纳盒等,利用荧光颜料上色,使家具色彩更加鲜艳活泼,为家居环境增添活力。 4、运动器材 健身器材:如瑜伽垫、哑铃、跳绳等塑料制品,采用荧光颜料,在光线较暗的健身场所或夜间使用时,更容易被发现和识别,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5、安全防护设备 安全帽:在安全帽的塑料外壳上使用荧光颜料,有助于在光线不佳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佩戴者的可见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电子产品 电子外壳:电脑键盘、鼠标、充电器外壳等塑料部件,通过荧光颜料实现个性化的外观设计,满足消费者对于时尚和独特的需求。福建荧光颜料市场价格荧光颜料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如色母粒、模塑和挤出、吹塑制品、液体着色剂。
荧光颜料在塑料、溶胶、纸品、色浆、油墨、油漆、涂料、色母、化纤、纺织等等的着色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在自然条件下,以及在昏暗、光线不足条件下,荧光光泽具有远远优于传统光泽的可见性,能更早,更快地吸引人的注意力,把握这种注意力的时间更长,并增加了人们回头看第二眼,甚至第三眼的机会。荧光颜料的早期商业应用主要是各色各类的广告。从商店内外的广告招牌,到高速公路旁的巨幅广告;从各类商品包装,到各类杂志封页和广告插页,等等。商品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到了现在,荧光颜料及其性能在更多的领域里得到了较广的应用。比如,在安全标记方面:救火及救护车辆,救援的设施和设备,建筑工地,危险设备,其它工业设备及场所,交通标记,交通工人的服饰,林业工人及猎人的服饰,等等。
在中国,荧光颜料的执行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中国标准分类中,荧光颜料涉及到颜料、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这些标准规定了荧光颜料的分类、命名、试验方法等基本要求。 2、具体产品标准:对于特定的荧光颜料产品,如《C.I.颜料蓝—15:4》,中国制定了专门的标准(HG/T 6274-2024),该标准于2024年3月29日发布,将于2024年10月1日实施。这类标准详细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3、行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还有一些行业协会或组织会制定行业标准来规范荧光颜料的生产和使用。这些标准可能更加具体地针对某一类荧光颜料或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荧光粉是一种具有强烈荧光效果的颜料,广泛应用于印刷、涂料、塑料等行业,能够提升产品的可见度和吸引力。
荧光颜料容易粘模糊的问题,通常与颜料的特性、模具结构、应用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检查模具:首先,确保模具表面光滑无倒扣,打光干净。模具的缺陷可能导致荧光颜料在成型过程中分布不均,从而造成粘模糊现象。 2、调整模具结构:如果问题持续存在,可以考虑调整模具结构,例如在模具中增加倒扣设计或设计开模装置,以帮助荧光颜料在模具中更好地脱模。 3、优化应用环境:保持应用环境的清洁度,避免灰尘、杂质等污染荧光颜料。同时,控制好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4、调整颜料配方:如果可能的话,调整荧光颜料的配方,增加其流动性和分散性,以减少粘模具的可能性。但请注意,这一步骤需要谨慎进行,以确保调整后的颜料仍然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 5、使用脱模剂:在模具上涂抹适量的脱模剂,有助于减少荧光颜料与模具之间的粘附力,从而降低粘模糊的风险。溶剂荧光染料是一类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且具有荧光特性的染料。广西荧光颜料供应
荧光颜料以其高亮度、鲜艳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广的应用领域等优点受到较广的关注和应用。河南荧光粉
荧光色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600 年,鞋匠兼炼金术士卡斯凯罗斯(Vincentius Casciarolus)焙烧岩石时发现石头经阳光照射后可以发出红色辉光。 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于十七世纪中叶,给出荧光体“phosphor”这一名词。 十九世纪,人们在研究放电发光现象的过程中开发了荧光灯和荧光粉。法国科学家贝奎勒尔(Becquerel)和英国科学家斯托克斯(Sto-kes)给出“荧光”(fluorescence)这个名词的具体定义,特指荧光体在被照射期间所产生的光致发光现象。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早期的彩色显像管开始批量生产。生产荧光粉使用了磷酸盐元素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接着,在磷酸盐元素系统荧光粉的基础上又研发出全硫化物的荧光粉,其亮度相较于磷酸盐元素系统荧光粉增加约 40%到 70%。 1964 年后,开始使用由稀土元素(如金属铕)荧光粉,得到了新型的红色荧光粉,其在亮度和颜色等性能方面都优于硫化物荧光粉。随着进一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又研发出硫化钇的荧光粉。河南荧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