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修身之道《大学》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曾子的力作,强调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它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了教育的目标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们达到完善的境界。书中阐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修身体系。其中,修身是根本,只有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才能管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国家、平定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种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修身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理想的途径,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学的舞台,智慧的平台。北京释家国学
《尚书》是上古时期历史档案资料的汇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记录了虞、夏、商、周时期的政、军、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如 “典” 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 是记君臣谋略的,“训” 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 是勉励的文告,“誓” 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 是君主的命令。通过阅读《尚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例如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对道德和社会和谐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法家国学国学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感恩感谢崭新的一天,感恩感谢老师共修陪伴。先生讲到一个人生命要有所觉醒,每个人的事,千万要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疑惑恐慌中定下心来,用心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那个感受。在未定数中找到每个人的定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不要强迫别人和自己一样。《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代圣贤,孔子和老子讲人道到天道,天道到人道,天人合一,因为天道和人道都来自太极一——同一个道。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今生的寿命是有限的,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我们的选择经常会出错,我们的判断也常失误。《易经》讲,时中,无时无刻不合理,合理不合理随着时间的不同是不断变化的,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个人的描述都不同,但是非要问对不对吗?对也不对,角度不同,认知不同或者不全局罢了。
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礼貌。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简单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弘扬国学精神。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深入浅出,解读国学。倾听古人的智慧,品味民族的精神内涵。三明释家国学经典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北京释家国学
我学习国学两学期了,我获得了很多知识,比如:礼貌礼仪,重学习等方面的做人道理和学习道理。我感受很深的是重学习里面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读书道理。我知道了:一块很好的玉石,不经过师傅的精心雕刻,就不能成为一件很珍贵的宝物;一个人不认真的学习,就什么也不知道,就会变成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