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二异丁腈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PC—TWA(mg/m3):无资料PC—STEL(mg/m3):无资料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品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手防护:戴防毒物渗透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偶氮二异丁腈 AIBN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浙江引发剂二异丁腈制备
偶氮二异丁腈(AIBN):是常用的一种偶氮类引发剂,其特点是分解反应比较平稳,只产生1种自由基,基本上不发生诱导分解,因而常用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另外它比较稳定,储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与所有偶氮类化合物一样,AIBN也有一定毒性,不能用于与医用、食品包Chemicalbook装等有关的聚合物的合成,由于它的分解反应产生化学计量的氮气,往往可以很方便地借助测定其分解放出氮气的体积来测定其分解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等动力学数据。有时也可以利用放出的氮气对聚合物进行发泡。其分解温度在50~70℃,分解活化能为129kJ/mol,属于低活性引发剂。浙江引发剂二异丁腈制备偶氮二异丁腈,是一级反应,没有副反应,比较好控制,所以广泛应用在高分子的研究和生产。
偶氮二异丁腈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用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防静电服,戴防毒物渗透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理。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品中文名称1:2,2’-偶氮二异丁腈化学品中文名称2:发泡剂N;ADIN;2-甲基丙腈化学品英文名称1:2,2-dimethyl-2,2-azodipropiononitrile化学品英文名称2:ADZN;foamingagentN推荐用途:用作橡胶、塑料等发泡剂,聚合引发剂,也用于其他有机合成。性质:白色针状结晶,纯度较低时为白色粉状结晶。不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石油醚、甲苯、苯胺等有机溶剂。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受热时性质不稳定,40℃逐渐分解,放出氮气及有机合物,对人体有害,并散发出较大热量,能引起。偶氮二异丁腈 AIBN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于一盖 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理。
偶氮二异丁腈AIBN广泛应用在高分子的研究和生产。比如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等单体聚合引发剂,也可用作聚氯乙烯、聚烯烃、聚氨酯、聚乙烯醇、丙烯腈与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物、聚异氰酸酯、聚醋酸乙烯酯、聚酰胺和聚酯等的发泡剂。此外,也可用于其它有机合成。产品用途用作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单体的聚合引发剂;作为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等单体聚合时的引发剂,也作为橡胶、塑料的发泡剂,用量为10%~20%。本品也可用作硫化剂、农药和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本品属高毒类物质、小鼠口服LD5017.2~25mg/kg,受热分解放出的有机物对人体有较大。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作高分子聚合物的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发泡剂Vazo AIBN稳定。河北引发剂二异丁腈优点
偶氮二异丁腈 AIBN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甲醛、甲醇等多种有机溶剂及乙烯基单体。浙江引发剂二异丁腈制备
偶氮二异丁腈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食入: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给服活性炭悬液。洗胃。就医。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浙江引发剂二异丁腈制备
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品中文名称1:2,2’-偶氮二异丁腈化学品中文名称2:发泡剂N;ADIN;2-甲基丙腈化学品英文名称1:2,2-dimethyl-2,2-azodipropiononitrile化学品英文名称2:ADZN;foamingagentN推荐用途:用作橡胶、塑料等发泡剂,聚合引发剂,也用于其他有机合成。性质:白色针状结晶,纯度较低时为白色粉状结晶。不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石油醚、甲苯、苯胺等有机溶剂。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受热时性质不稳定,40℃逐渐分解,放出氮气及有机合物,对人体有害,并散发出较大热量,能引起。...